2007年10月底,家用衡器產量全球第一的廣東香山衡器集團投入使用新的制造基地,無疑為中國衡器出口加大了砝碼。然而,另一種現實是,多年來依靠低端和數量出口,不僅難以提升產品價值,也阻礙了衡器產業(yè)新技術研發(fā)與行業(yè)整體提升。目前,國內800多家衡器企業(yè),上規(guī)模的僅百家左右,90%的高端衡器尚需進口
統(tǒng)計顯示,目前我國衡器已出口到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家用衡器的出口額占據半壁江山,已成為中國衡器出口的支柱。今年上半年,我國衡器及零部件出口額為2.92億美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5%。美國、德國、日本是我國衡器及零部件出口的主要國家。其中,對美出口6181. 88萬美元,同比增長6.4%;對德出口3408.95萬美元,同比增長13.8%。
然而,就在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價廉物美”的衡器走出國門的同時,我國相當數量的高精尖技術的衡器仍需依賴進口。
價格戰(zhàn)使天平均價降了50%據海關統(tǒng)計,2006年我國衡器出口到172 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總額為5. 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同期,我國從 44個國家和地區(qū)進口的衡器總值同比增幅為10.93%,遠遠高于200 5年的 3.5%。值得關注的是,同年我國生產的天平出口總量將近是進口天平總量的20倍,但進出口總值卻基本持平。也就是說,我國出口天平的價格僅僅是進口天平的二十分之一。與2005年相比,我國天平的進口平均價格基本沒變,但是出口的平均價格幾乎降低了50%。價格戰(zhàn)無疑是罪魁。
在2006年我國衡器出口中,浙江高居計價秤出口量榜首,占全國出口量的55%;上海位居第二,占30 %。但是,上海計價秤出口額占到了全國計價秤出口額的70%,遠遠高于浙江的17%。而且上海計價秤出口的平均價格約為浙江的8倍。
在有著“衡器之鄉(xiāng)”的浙江永康,行業(yè)內的低價惡性競爭更不鮮見。當地一家衡器生產企業(yè)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永康大多數衡器企業(yè)都存在“三低”現象,即產品附加值低、價格低、利潤低。為爭搶客源,衡器企業(yè)間的低價競爭不可避免,個別企業(yè)甚至以偷工減料方式降低產品成本賺取不義之財。此外,貼牌生產在永康也極為普遍,這不僅迅速加 大了產品的產量,但同時也使產品質量難以保障,衡器行業(yè)的價格大戰(zhàn)演變?yōu)橘|量大戰(zhàn)、信譽大戰(zhàn)。在永康,有些衡器企業(yè)的利潤最低時竟然還不到1%,不少企業(yè)無利可圖,甚至虧本。
龐大產業(yè)需靠技術支撐價格戰(zhàn)導致我國衡器出口價格下降只是衡器行業(yè)存在的問題之一,更重要的是其根源在于,我國大多數出口衡器是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缺乏國際競爭力。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8-05
2025-05-16
2025-05-13
2024-09-23
2024-09-06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