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秤是最值得信任的。然而最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讀者給本報寄來了一封市民來信,洋洋幾千字詳細揭露了他所知的電子秤的種種手腳,據(jù)說有些電子秤做一天假,就可以賺上百元,此現(xiàn)象在很多市場里普遍存在,而在衡器店內買把問題秤也輕而易舉,希望記者能前去暗訪。
暗訪:買秤 買桿問題秤,沒想到這么簡單
“各家衡器店都會做手腳,主要是水產(chǎn)、禽類和廢品收購行業(yè)有此需求,賣水產(chǎn)的做手腳都是電子秤,而收廢品的一般用桿秤,至于要缺多少可隨需求而定,想‘黑’只要一句話。”一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如此表態(tài),據(jù)說,一些收廢品者手中的桿秤能把2.5公斤廢品稱成0.5公斤。而在錫澄路上有瓜果批發(fā)市場和天鵬集團等,時常有小販們到此處的幾個衡器店買問題秤。
11日上午,依著這名人士指點,隨意走進錫澄路上的一家衡器店,就受到了老板的熱情招呼,價錢從100多元到幾百元不等,看中一臺180元、最大稱重為30公斤的電子秤后,記者表示希望能夠稱東西時“有點來去”,店內人員馬上明白了意思。店員一邊開玩笑說自己在市場上買水果經(jīng)常挨宰,一邊建議秤的來去不要太大,才可細水長流。在商定每500克少50克,即顧客買0.5公斤東西,其實只有450克之后,只見店家就拿出了好多個砝碼,然后掏出一個小本本,這個本本上密密麻麻寫著不同名牌電子秤的一些操作方法。在輸入幾位密碼后,再拿一個500克的砝碼來稱,果然重量飚升了50克左右。原來,買臺問題秤確實如讀者所說,連熟人都不要找,就這么簡單。
體驗:使用假秤 沒人懷疑“問題”電子秤
12日上午,河埒口青山菜場附近,記者借用一家水果小販的攤位,架起“問題”電子秤開始做香蕉生意。
“香蕉多少錢一公斤?”一名年輕女子指著問。
“4塊1公斤。”
“3塊5毛2?!蹦贻p女子揀了出一把香蕉,記者放在“問題”電子秤上稱,根據(jù)顯示報出了價。年輕女子連忙從口袋中掏出多個硬幣準備付錢,沒有絲毫懷疑。見此,記者說明剛才用的是“問題”電子秤,又用正常秤給她稱重,讓她沒“吃虧”。
“買價格便宜、量少的東西,一般不會太在意秤的問題。其實,家里也有秤,有時買了東西覺得分量不對頭,也會自己復一下秤,吃虧不大一般不會去計較。”年輕女子說。
隨后,先后有6名市民到攤位來買香蕉,他們都對稱量的電子秤沒有什么懷疑和異議,但當記者向他們解釋所用的是“問題”電子秤時,都表示在日常買菜過程中,特別是買水產(chǎn)時常發(fā)現(xiàn)少秤。其中,市民張女士說,她年前有一次在菜場買了一條5公斤多的青魚,回家一稱發(fā)現(xiàn)少了0.5公斤多,賣水產(chǎn)的女攤販多收10塊多錢。不過,當她返回菜場“理論”時,女攤販自知理虧態(tài)度還好,馬上退了多收的錢。
三:探訪 每個市場都有“問題”秤
按說,各大菜市場都有公平秤,可以復秤,其情形如何呢?隨機走進青山市場,買菜的人不少,而打聽復秤處位置時,很多市民都說不知道,從來沒去過。找到復秤處時,等了10多分鐘都沒見有人前去復秤。一名市場工作人員表示,來復秤的不多,因為都是附近居民,每天來買菜,像一些蔬菜稱過幾次覺得沒問題,就對攤主產(chǎn)生了信任感,不會再來稱。
那么是否說明所有的攤主都是誠信經(jīng)營的呢?工作人員表示,賣魚的攤主是短斤缺量的多發(fā)地帶,一些有心的市民如果覺得分量有問題,就不會讓攤主宰殺,直接來復秤,一般顧客的直覺都很準,來稱分量的,每500克至少有50克的來去。碰到這種較真的市民,攤主就把多收的錢返還給居民了事,一般顧客也不會再去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這名工作人員還表示,市內找不到哪個菜場賣魚的不少秤,因為這幾年魚價一直上不去,不得不如此做法。既然市場對這種情況也心知肚明,那么是否有相關處罰措施呢?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聽說過類似規(guī)定,而當市場去查處時,也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所在,往往顯示一切正常。
四:檢測 作弊手法花樣百出
帶著“問題”電子秤,記者來到市計量測試中心衡器室。工程師朱先生了解情況后,拿出砝碼箱,用精確砝碼檢測:一只200克的砝碼放到電子秤上,顯示的重量為250克;放上500克的砝碼稱出的重量是580克,5000克砝碼經(jīng)電子秤稱出了5530克的重量。
朱先生解釋說,這臺電子秤在里面作了固定設置,不同重量物品多出的重量并不一樣。其實,這種“問題”電子秤是比較笨的,突擊檢查可以一抓一個準?,F(xiàn)在,“高級”的是“鬼秤”。
工作人員拿出一臺以前查處的舊電子秤,在上面放上200克的砝碼,顯示了重量后,在數(shù)字鍵“4、5、7、8”的中間摁一下,重量立即多出了80克,再按一次,重量立即恢復到正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臺“鬼秤”是去年市里一家賓館送檢時沒收的?,F(xiàn)在,一些不良商販使用的電子秤都是在電子秤的數(shù)字鍵中間暗加1個鍵,按一次就增加重量,按兩次就撤消增重,增重并不是按比例來的,而是按曲線遞增的。執(zhí)法人員前去檢查時,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貓膩,只有收了電子秤拆開來,才能發(fā)現(xiàn)“暗鍵”設在那里。
記者將“問題”電子秤的情況向市質監(jiān)局投訴熱線“12356”作了舉報,工作人員表示記錄下來后會轉交給相應部門查處,結果出來后會給回復。
五:分析 杜絕“鬼秤”難度大
問題一:“短斤少兩”多為何舉報少?
市計量測試中心衡器室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除江陰、宜興外,全市有100多家農(nóng)貿市場,“鬼秤”最嚴重的是主城區(qū)。其中,賣水產(chǎn)的電子秤作弊很普遍。一次,他們配合工商部門到一家農(nóng)貿市場去突擊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10多個水產(chǎn)攤販一抓一個準,電子秤都有問題。水產(chǎn)品買賣中,買蝦的一般要少給100克至120克,重量少得還不算離譜。若是買大魚,5公斤就可能少給半公斤多。
農(nóng)貿市場經(jīng)營過程中電子秤出現(xiàn)問題,質監(jiān)部門的稽查支隊、計量處和工商部門可以進行行政執(zhí)法。市計量測試中心是全市唯一的鑒定機構,可為執(zhí)法提供技術支持。普通市民在農(nóng)貿市場碰上“問題”電子秤,多采取私了解決,即使投訴也是主要向工商部門,基本上想不到找質監(jiān)部門來處理。
問題二:攤販為何膽敢弄虛作假?
市計量測試中心衡器室郁敏認為,一般來說,電子秤的誤差在2-5克,超過了5克就是不合格。但是查出了電子秤有問題后,處罰力度不是很大,多是沒收衡器。根據(jù)《計量法》,對違法較嚴重的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一些管理農(nóng)貿市場的物業(yè)公司,對個體戶的“問題”電子秤采取默許態(tài)度,為的是在征收市場管理費用的過程中個體戶不計較,從而減少工作難度;另外,考慮到管理力度大,會給自身增添麻煩,因此不愿管理“問題”電子秤。有的是物業(yè)公司根本不想這么做,有的是物業(yè)公司沒有統(tǒng)一配備電子秤的經(jīng)費。更有甚者,檢測中心人員一出現(xiàn),市場就開始用廣播進行暗示,所以現(xiàn)場檢測往往100%合格的。
問題三:電子秤到底如何“年檢”?
江蘇省計量局早已出臺舉措,將衡器納入了農(nóng)貿市場的物業(yè)公司考核范疇,要求物業(yè)公司在農(nóng)貿市場統(tǒng)一配備電子秤,個體戶都從市場那里租用,電子秤每年要強制送檢,并根據(jù)情況評定星級市場。目前,無錫新的農(nóng)貿市場能這樣做,但很多老菜場就做不到這樣。
免費檢測,很多農(nóng)貿市場肯定歡迎,因為檢測后電子秤上可貼上“強制檢測合格證”標簽,這無疑能給攤販增加信譽度,從而贏得更多放心購買的顧客。但其中涉及的費用由誰出呢?郁敏說,衡器檢測中心是個自收自支單位,每年要花巨資投入檢測儀器,而在檢測電子秤的過程中,阻力太大,不要說30元的檢測費用,哪怕花10元做個檢測,攤販們也不認可。2006年,全市近百家菜市場,他們上門實行檢測的不過三五家。在檢測中心看來,如果農(nóng)貿市場的物業(yè)公司能將電子秤檢測納入計劃,每年檢測兩次,其它時間可以由檢測中心免費上門或市場通過中心提供砝碼實行抽檢,情況會好得多。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5-08-18
2024-10-22
2022-09-16
2021-06-23
2020-12-14
2020-09-02
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