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10時,中石化南京石油分公司棲霞油庫的發(fā)油臺前一片忙碌,前來拉油的油罐車滿滿當當占據(jù)了20多個發(fā)油臺位,手拿量油尺的工人爬上爬下,嫻熟地測量著油罐內(nèi)油品的深度。一早趕到油庫的江蘇省計量院流量所工程師侯松梁和王龍龍,此刻正仔細丈量著一座立式金屬罐的“腰圍”。他們要給這個高13米、“腰圍”超過60米的“大胖子”標上刻度,以便油庫方隨時對照“刻度表”,知道罐內(nèi)的油品量。
侯松梁介紹說,罐體在使用中受到陽光、溫度、裝載液體數(shù)量多少等因素日積月累的影響會發(fā)生變形,這些不起眼的變形往往使得體量龐大的罐體體積與之前相差甚遠。因為罐體體積直接關系到貿(mào)易結算,因此,立式金屬罐和油罐車都須定期檢定,重新標注容量“刻度”。
立秋已兩周,暑氣卻依舊不減。在碉堡一樣矗立的儲油罐區(qū),地面感覺不到一絲風,悶熱籠罩在周圍。兩名工程師拎著測量儀器在縱橫交錯的輸油管道中穿行,不一會兒已大汗淋漓。長期在室外工作,兩名工程師對此已習以為常。像經(jīng)驗老到的裁縫,他們先用鋼卷尺給油罐量了“腰圍”。為了盡可能減小測量誤差,工程師拉緊貼在罐壁上的卷尺等了近5分鐘,目的是減少罐壁與卷尺之間溫差對測量結果的影響。“69.275米?!焙钏闪憾自诘厣洗舐曊f。
立式金屬罐的“徑向偏差”測量技術要求高,是檢定工作中的重頭戲。侯松梁告訴筆者,立式罐的罐壁一般由多層圈板焊接而成,罐體容量越大,圈板層數(shù)也就越多,有點類似于竹子的造型。測量“徑向偏差”簡單來說,就是測量油罐從下到上各層圈板的“胖瘦”變化。由于立式油罐的造型并不規(guī)則,通過分析各層圈板之間的“胖瘦”變化就可獲知油罐的體積變化。
按照規(guī)程要求,測量徑向偏差時,要繞罐壁一周,每隔不超過3米取一個測量點,分別測量每層圈板與基準圈板之間的徑向差值。對于這個“腰圍”69.275米的“大胖子”而言,要保證測量準確度,至少要測22個點。侯松梁和同事架設好測量用的全站儀,又開始準備用“傳統(tǒng)”的徑向偏差測量法來測量。相比前者,后一種測量方法要費時費力得多。但在兩位工程師看來,“傳統(tǒng)”方法有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不存在仰角過大的問題、不受強烈日光的影響等。盡管要多耗費些時間和體能,但能確保測量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他們覺得值得這樣做。
日光穿過云層開始發(fā)威,照得地面白茫茫一片。侯松梁爬到罐頂用一根細繩吊著鉛墜沿罐壁放下,再用一根金屬絲系在滑輪上放到地面。滑輪在罐壁上一次次被拉起、停頓,再拉起,再停頓,在這樣的周而復始中,一個個數(shù)據(jù)被準確記錄。王龍龍說,除了底層圈板測量一個點外,以上的每層圈板都要測量兩個點,以保證測量數(shù)據(jù)更精確。
5個點測完后,侯松梁從罐頂跑到地面,前胸后背汗?jié)窳艘淮笃?,開始大口大口喝水。因為長時間彎著腰吊滑輪,他的腰有些直不起來。
兩名工程師正在檢定的罐子高約13米,共有10層圈板。以22個測量點計算,每個測點從下到上需要測量19個點,整個罐體檢測下來,就需要418次拉動滑輪和讀數(shù)記錄。一天檢定下來,工程師們常累得手臂酸痛,甚至拿不住筷子。
侯松梁喝完一瓶水又出現(xiàn)在罐頂,繼續(xù)徑向偏差測量。一個半小時后,環(huán)繞罐壁上的22個測量點被悉數(shù)測完。兩名工程師顧不上休息,又開始了下一個檢測項目。他們在樓梯上爬上爬下,測量各層圈板的高度及厚度。他們說,等完成全部檢測項目,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計算和數(shù)據(jù)修正,就可以向客戶提供一份詳細的高度與容量對照表。任意高度對應多少容量,只要查詢這張表格,便可一目了然。比如3.651米位置對應的容量就可以通過查詢3.65米處的容量,加上1毫米對應的容量得出。
“測量需要精確到1毫米?”“你別小看這1毫米,對于這么個‘大胖子’來說,1毫米可要相差380多升油哩!”見筆者疑惑,侯松梁笑著解釋說。
烈日當空,兩名工程師忙碌的身影在地上躍動。在他們的身后不遠處,3座待檢的立式金屬罐巍然矗立。
欄目導航
內(nèi)容推薦
更多>2025-07-16
2025-07-01
2025-06-04
2025-05-20
2025-05-09
2025-04-16
2025-03-12